二十世纪英国流行花园(20世纪的英国作家及作品)

author
0 minutes, 6 seconds Read

1. 20世纪的英国作家及作品

19世纪到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是《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曾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2. 属于英国20世纪前期的作家有

英国19世纪中期重要的童话作家:

 

英国现实为背景,改变了英国文学的优雅传统,在英国文学史上有“革新家”之称的作家是()。

A.艾米莉·勃朗特

B.狄更斯

C.哈代

D.司汤达《简爱》(Jane

Eyre),是19世纪的英国文学名著,1847年出版,作者是英国的女作家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ë)。

3. 20世纪的英国作家及作品是什么

20世纪英国小说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并从写实小说发展到实验小说。劳伦斯在小说创作中成就追尾突出!

 

戴维德•赫伯纳•劳伦斯(1885-1930)《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妇女》《查特来夫人的情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福尔赛世家》(1906-1921)三部曲;《现代喜剧》(1924-1928)

4. 20世纪的英国作家及作品介绍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原名伊丽莎白·克莱格雷恩·斯蒂文森。(1810年9月29日-1865年11月12日),英国小说家。

 

第一部小说《玛丽·巴顿》于1848年问世。小说以英国当时的宪章运动和劳资冲突为背景,描写了老工人约翰·巴顿及其女儿玛丽的生活和命运,出版后引起公众和文学界的注意。狄更斯对她颇为赏识,后来她的大多数作品都在狄更斯主办的刊物上发表。此后她陆续创作了《克兰福德》、《露丝》、《北与南》、《西尔维亚的恋人》及《妻子和女儿》等长篇小说。

5. 20世纪英国作家的创造性

文学创作不仅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特殊的感受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幻想力.固然,有不少文学作品是纪实的,但更多的文学作品却是虚构的.要利用现实印象的记忆,虚构出与现实生活有异的,或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文学作品来,作家就非有丰富的想象.

 

6. 20世纪英国文学的作家和作品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英国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一生作诗不缀,但中年时自称弃诗从哲,精研以康德、谢林为首的德国唯心论。他的“鸦片瘾”、他的个人魅力、他与华兹华斯的微妙关系,使他成为西方文学史上最令人注目的作家之一。

华兹华斯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7. 20世纪英国作家有哪些

安吉拉·卡特(1940-1992)是20世纪后半叶最具创造力,同时也是极富争议性的英国女作家。她的作品继承了欧洲童话的暗黑风格,混合了魔幻与写实,语言奇谲残酷。英国《卫报》评论说:“她沉溺于多样性的狂欢,她为生活和语言的增光添彩都极为显要。”更有评论家将其比肩于纳博科夫、马尔克斯、贝克特等作家。

 

即便安吉拉在国外备受赞誉,但在中国还多限于英语研究的学者知晓。学出版社“守望者传记”中推出的一本《卡特制造:安吉拉·卡特传》,呈现了一个如神秘女巫般的女作家。

8. 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

18世纪,英国文学成就最高的是现实主义小说。重要作家有: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斯摩莱特和菲尔丁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菲尔丁。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1719)问世。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年轻时代独自前往海外经商,几经波折,获得成功。《鲁滨逊飘流记》开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先河。笛福主要作品还有:小说《鲁滨逊的沉思集》(1720)、《辛格尔顿船长》(1720)、《摩尔·弗兰德斯》(1722)和《杰克上校》(1722)等。

 

9. 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

1、《尤利西斯》乔伊斯

 

“100个人中没有10个人能读完《尤利西斯》,在能读完的10个人中,又有5个人是将他当作艺术上的力作来读的。”

“《尤利西斯》是20世纪文学中小说的最大贡献,它必定会使作者不朽,正如《巨人传》使拉伯雷、《卡拉马佐夫兄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万古流芳一样。”

这是1922年《纽约时报》的书评作者约.科林斯在同一篇书评里对《尤利西斯》所下的两个判断。时至二十世纪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预言都“幸而言中”——但愿书评家也因此而“万古流芳”。

对于《尤利西斯》,连西方的文学教授都没什么可说的,旁人自然更无庸置喙。

在这里需要补充的一点是,正是由于翻译家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人终于可以看到了汉译本的《尤利西斯》(萧译本译者:萧乾、文洁若;金译本译者:金堤)。

在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我们可以说,尽管大多数中国人还无法领略到《尤利西斯》原文的奇特与精美,但至少在汉译本的《尤利西斯》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汉语优美的可能性。

2、《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

当《追忆逝水年华》的第三部《盖尔芒特之家》在法国问世时,著名文学评论家、诗人艾兹拉.庞德说道,对这部书最完美的批评文章应当只写一段,而且必须有7页长并只用分号。这是用来夸张普鲁斯特那长得使人受罪的句子的。

然而,当1922年普鲁斯特去世时,他那以难以想象的痛苦所完成的15卷的小说,已经被无数次公认为有史以来最长、同时也是最伟大的小说之一了。

马塞尔.普鲁斯特象一位伟大的建筑师,他以三十年的时光,用回忆的砖石砌就了一道辉煌的时光走廊,而在动笔创作之初,他就考虑到,要把这部作品建筑得象一座教堂(《追忆逝水年华》译者前言)。这使得他的作品体现出一种超越于所有细部之上的辉煌——一种整体上的气势与力量。

3、《变形记》卡夫卡

一位平平常常的小公务员,在某天早上醒来时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随后是一系列荒诞而“正常”的反应:家人从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主人公自己绝望而悲惨的生存努力——一切都象一个梦,一个噩梦!然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噩梦永远没有醒来的时候……

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作为小说家的卡夫卡天赋之所在。对于卡夫卡自己来说,生存就是一场必须“恰当运用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的抗争。

通过写作这一形式,卡夫卡为自己的抗争找到了存在的形象。当我们读到《变形记》、《城堡》、《审判》等等作品时,简直就象面对着一尊尊充满力量的雕塑,你能从那极度的变形与夸张里体会到生命的悸动与冲突。而透过卡夫卡自己的书信与日记,我们将能领受到那无穷无尽的力量之源泉,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竟然带着这样一些姿态:忧伤、理解、痛苦、谦卑……

关于卡夫卡,我们还可以说上很多很多(据说在现代文学的研究中,卡夫卡的论文数量之大,光打印题目就要用上几十页),然而,在我的感觉里,安静的倾听才是最恰当的方式(这不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吗?)

4、《局外人》加缪

小说家加缪同时还有另一重身份,那就是作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哲学家加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两种身份的的混淆往往容易在小说创作中带来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思想大于形象。这一问题在同为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的萨特身上更为明显:不客气地说,作为一流哲学家的萨特在小说上充其量是个二流人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这类小说评价往往着重于其思想性。通俗地说,那就是加缪的小说,《局外人》也好,《鼠疫》也好,成败与否由其中心思想决定。“中心思想并不是创造性艺术的最高形式,但是,它却有可能重要到这个地步:如果为了艺术批判的缘故而抛弃它则将会亵渎人类精神。”(《纽约时报书评》)

10. 20世纪英美作家

2001年海明威的这两部作品被列入20世纪最佳英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与《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围绕一群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反映了这代人意识觉醒后却又感到无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