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对唐诗的借鉴(唐宋词与流行文化)

author
0 minutes, 2 seconds Read

1. 唐宋词与流行文化

我国数千年的用茶历史上,有过非常多的茶叶品种,特别是一些“贡茶”、“名茶”,备受茶客和文人的雅士的钟爱。现以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名茶分述如下,以乡食茶友们

唐代:

据唐陆羽《茶经》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计有50种,如:紫笋茶、阳羡茶、霍山黄茶、蒙顶茶、昌明茶、茶萸茶、衡山茶、鸠坑茶、仙人掌茶……大部分属蒸王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

宋代:

据宋微宗《大观茶论》等记载,宋代名茶计有90余种,如建安茶、谢源茶、五果茶、普洱茶、白云茶、花坞茶、龙井茶……大部分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各种名目翻新的龙风田茶是宋贡茶的主体。

元代:

据元马端陆《文献通考》等记载,元代名茶计有40余种,如:头金茶、骨金茶、泥片茶、绿英茶、早春茶、大巴陵茶、雨前茶……

明代:

据明顾元庆《茶谱》记载,明代名茶计有50余种,如碧涧茶、薄片茶、白露茶、绿花茶、白芽茶……

清代:

清代名茶、除绿、黄、黑、白、红等品种外,还发展了新品种–乌龙茶,在这些茶类中有不少品质超群的品目,并逐步形成了至今还在继续保留着的传统名茶。清名茶讣有40余种,如:武夷岩茶、黄山毛峰茶、西湖龙井茶、凤凰小仙茶、青城山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

2. 唐宋词的发展演变

经济和重心向东往南转移。

3. 唐诗宋词与流行歌曲

有很多啊 《虞美人》——电视剧〈问君能有几多愁〉 《月满西楼》 。

。。。

4. 唐宋词与流行文化的融合

宋元时期说唱音乐的高度发展,创造出一些新的形式,较为重要的有陶真、鼓子词、诸宫调、唱赚、货郎儿等。

(一)陶真

陶真起源于北宋,盛行于南宋、金、元,它是流行于农村的一种说唱艺术。其歌词通俗易懂,多是七言句式,音乐是上下两句反复吟唱,伴奏乐器主要用琵琶和鼓。宋代演出陶真的多是“路岐人”,且多为盲人。陶真到明清时还很流行,一般认为是明清“弹词”的前身。

(二)鼓子词

鼓子词流行于宋代,一种由散文的讲说和曲调轮流相间反复说唱的体裁,以唱为主,因起原始形式以鼓作伴奏乐器,故称作“鼓子词”,后加上丝竹乐伴奏。其音乐简单,仅用一首曲调反复吟唱。

鼓子词有一种只唱不说、结构简单、无故事情节的形式,反复用一个曲调分别吟唱一年四季或十二个月景色的,如宋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渔家傲》;另外一种是说唱性的叙事性鼓子词,说与唱相间来叙述故事,现存的有北宋赵德麟的《崔莺莺商调蝶恋花》。

(三)诸宫调

诸宫调产生于北宋,由泽州民间艺人孔三传首创的一种大型的说唱艺术。它的发展盛行于南宋、金、元,把我国说唱艺术推进到了新的水平。

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由不同宫调的许多曲牌连接起来,具有宫调的多样性。音乐由多套曲牌组成,每套曲牌使用一个宫调,不同的套曲其宫调也各不相同。这种多套曲、多宫调的运用,不仅造成音乐色彩上的对比,也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所用伴奏乐器主要有:鼓、板、笛,有时也用琵琶等弦乐器。

诸宫调主要是由于它汲取了唐宋大曲、曲子以及当时北方流行的民间音乐。宋元时期的诸宫调作品大多已经散佚,《西厢记诸宫调》是目前所见保存最为完整的诸宫调作品,不仅存有全部文字,并有三分之一的乐谱保存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

《西厢记诸宫调》作者董解元创作,所以又称为《董解元西厢记》,简称《董西厢》。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编。全书采用了14个官调,基本曲牌达151个,连变体在内共计444个。其结构庞大,音乐丰富,标志着我国说唱音乐已达到高度成熟。

(四)货郎儿

货郎儿最初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歌曲形式,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说唱艺术。货郎儿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转调货郎儿》,它以说唱长篇故事见长。其结构形式是将《货郎儿》曲牌的乐句,前后分成两个部分,在其间插入了另一个或另几个曲牌。《货郎儿》的表演通常是由演唱者一手摇动串鼓,一手打板演唱,由于其音乐风格的特殊性。很受到下层人民的欢迎。

(五)唱赚

形成于北宋,盛于南宋的一种用鼓、板、笛伴奏的,在缠令和缠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说唱音乐。

缠令,是由若干个曲调连接而成的,前有引子,后有尾声;缠达由引子开始,后有两个曲调重复演唱。北宋的唱赚主要用缠令和缠达两种不同的曲式,南宋艺人张五牛把民间说唱鼓板中的《太平令》用于缠令和缠达中,确立了唱赚的形式。唱赚的音乐有很高的艺术性,演唱难度大,选用当时流行的“慢曲”、“曲破”等各种腔谱,其表演有一些程式上的要求,演唱上要求“腔必真,字必正”(《事林广记》)。

5.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

[1]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2]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第10页。

[3]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第22页。

[4]雷海宗:《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第烟卷第1期(1936年)。

[5]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收入《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ll-18页。、

[7]鹤见尚私;《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详见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从部曲到佃户》上、下.《东洋史研究》1971年第3、6集。

[8]佐竹靖彦:《宋代时代史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总第30期)1997年第2期。

[9]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鹤见尚弘:《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沦》,《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

[10]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2期;参见胡戟:《汉魏隋唐历史底蕴的初探–历史大势,礼仪制度与士人的追求),载《1997年中国唐史高级班,唐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1]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书局1974年版,第2页。、 .

[12]傅乐成:《唐型文化与汉型文化》,载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350页。

[13]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14]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15]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6]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25页。

[17]张邦炜:《著之即久,其发必厚–读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史研究通讯》(总第29期)1997年第l期。

[18]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前言”,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绪言”亦有相类的论述.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一183页。

[20]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

[21]引自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22]引自佐竹靖彦:《宋代时期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1997年第2期。

[23]邓广铭、漆侠:《两宋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4页。

[24]邓广铭:《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25]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26]包伟民:《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宋史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11月3日《历史周刊》;包弼德(Petcr K.Bol):《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国学术》第3期,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7]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28]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7页。

[29]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作者李华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邮编:071002)

(责任编辑:侯云灏)

(责任校对:李桂芝)

原刊《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

6. 唐诗宋词的文化差异

1、所属形式的区别:

唐诗的特点:

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

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宋词的特点:

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元曲的特点:

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由宋词开始,在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词曲,色彩,文化色彩,艺术色彩都较多较浓.特定时期,色彩尤其突出.词曲均不限形式,基本点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诗庄,词媚,曲谐——词有词牌,曲有曲牌,这是最基本的评断,应该说这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

2、创作要求的区别:

唐诗注重于音韵格调,例如近体诗的绝句和律诗,在一首诗中,诗的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也有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最简单的平仄相对),韵脚不能转换等;在律诗当中,还要求中间四句要形成对仗。

宋词的创作形式多种多样。按照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按照音乐性质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按照拍节可分为:令、引、近、慢。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是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又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句中,允许加字和加句,平仄虽有规则但也可以平仄通押。

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

3、风格上的区别:

唐诗的风格在于严谨规矩,诗句押韵上口。

宋词的风格更为潇洒,陪之以音乐更有助于欣赏。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也更利于民间的传唱。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雄浑飘逸的唐诗,精致婉约的宋词,活泼生动的元曲,无不为后人所向往和敬慕。“拼将眼泪双双落,换取心花瓣瓣开。”

作者心灵上执着的追求,可以让我们感悟到一种担荷的精神,一种不求逃避的坚定的力量。细细品读《唐诗·宋词·元曲》,是一场心灵的洗礼,精神的升华。

扩展资料:

1、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点

宋词,如一片璀璨的星空,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令人陶醉,令人神往。风骨则有本色,睿智则如妙笔丹青,深沉如风生海上,壮阔似天马行空,豪放足以使懦夫立志,婉约足以使石人动情。

宋词,足以怡情,足以悦耳,足以涤荡凡俗,足以开拓胸襟,足以慰藉早已疲惫不堪的心灵……

2、元曲比那个王朝辽阔的疆域更具有绵长的生命力。随口吟来,莫不令人销魂。但最销魂不是心头最美的那抹朱砂,而是万缕情丝。夜阑人静,不经意间辗转吟诵,便是三更无眠。

曲中漫及人生感怀,世事悟道,塞北西风虽烈,也不乏江南小巷的绕指柔情。

3、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

7. 唐宋词与流行歌曲

从远古时代到唐宋时期,社会生活天翻地覆,但是歌谣乐曲却是经久不衰。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繁荣的封建时代,唐宋时期的音乐艺术颇受现代艺术家以及史学家、音乐学家的关注与研究。

自隋朝灭亡之后,唐朝继承了隋朝大部分的文化制度,在宫廷礼乐方面更是尤为突出,而宋朝同样继承了唐朝以及五代十国歌曲文化的全部。

在唐宋王朝出现了更为明显的乐部区分,从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到坐立乐部,再到太常、教坊十三部,尤其是宋代经过五代十国之后,在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宋代的宫廷音乐的制度与文化内涵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与完善。

不仅仅是宫廷雅乐、阳春白雪,在民间、乡间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民谣以及歌曲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民间流传的歌曲主要是诗人词人所创,由人倚词填曲或者是由文人墨客倚曲填词。

作为古代中国风气较为开放的两个王朝,诗词文化发展到了世界的顶峰,同样的受到诗词文化的影响,众多的古代歌曲也应运而生,而本文所要阐述的则是唐宋时期歌曲文化的体系、制度以及主要内容。做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我们习惯了现代的喧嚣与繁荣,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一下古代歌曲的停停顿顿。

一、唐宋时期的“歌曲”类型丰富,不仅有现在人们熟知的“曲子词”,宫廷音乐,民间歌曲等都是当时流行的音乐文化

现代人提起唐宋时期歌曲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曲子词”,即将诗词用歌曲的方式演唱出来,最常见的就是在勾栏瓦舍之中,由青楼女子们演唱的词曲。

但实际上,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其类型是丰富多样的,不仅有文人墨客们喜欢的雅调,也包含着宫廷音乐,民间歌谣等等内容。

唐宋时期开放的社会风气,和民间文化的迅猛发展,更加促使了其歌曲文化的多样性,无论是海南少数民族的民间歌谣,还是宫廷之中的宴会音乐,当然也包括文人墨客们喜欢的诗词歌曲,都是当时流行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不过喜欢各种音乐的对象有所不同而已。

全民参与和表现内容丰富多样,是唐宋流行歌曲丰富性的又一个表现。

在唐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逐渐完善,知识下沉,越来越多的寒门子弟有了读书的机会。而儒家思想主导下的读书人,最初并不是向明清时期那么死板,而是涉猎吩咐。

“乐”作为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自然也有很多人去研究,可以说那时候的读书人,大多都懂一些音乐的基础,这就为当时歌曲艺术的来源,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创作群体。

边疆打了一场胜仗,军中的文官定会有感而发,做文章,写诗词,用来宣扬军功,展示自己所在部队的英勇;在乡间,小到气候变化,大到国家时事。

这些读书人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创造出类型丰富的歌曲艺术,这种歌曲艺术实际上不限于诗词歌赋,很多民谣,童谣之类的民间歌曲,也是由读书人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创作出来的。

古代士人

在宫廷之中,有专门的歌曲音乐方面的官员、歌女等职位,历朝历代的朝廷机构都有礼乐的位子,无论是祭祖,祭天还是出征、凯旋,都有相当严格的章程,不同于民谣、亦不同于诗歌吟唱,因为宫廷之内的雅乐文化是历朝历代传承了几千年的思想与封建思想所产生的,并且包括古圣先贤以及优秀的古经等都被历朝历代的皇帝列为宫廷雅乐,彰显皇族的尊贵与威严,以及高雅。

唐朝诗仙李白就是当时文人最为杰出的代表,也是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将近酒》、《行路难》等无一不是传唱千古的人间仙作。唐朝的大多数诗人在吟唱自己的所做的诗歌时,有声有调,平仄相韵,会寻人为自己的诗歌作曲,在坊间,在历史的车轮中流传。

而宋代最为突出的便是自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曲子词”,经过隋唐、五代十国以及两宋的传承创新和沉淀,曲子词在宋朝大放异彩,在歌台舞榭、坊间勾栏、茶馆酒肆等地无不在上演着曲子词的唱和。

古代歌曲千变万化,具体而言,其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乡间的民谣歌曲、宫廷的雅乐礼仪文化,以及千人唱、万人传的优秀的诗词作曲家的煌煌作品。这是古代歌曲的重要基石,也是古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传承体系。

二、唐宋时期的歌曲文化,有自己的制度体系和传播系统,“歌曲”深入社会社会的各个角度

说起古代歌曲的文化制度,以及说唱传诵,唐宋无疑是个黄金时期。古时候没有太多的限制,往往是一个人创作出来之后,一大堆文人墨客或者相关的产业,例如勾栏、酒肆等坊间娱乐的地方便会争相的表演。

民间的音乐制度不比宫廷,民间的创作大多是诗词作曲家随性或有感而发,而且传播速度极快,当然这些都指的是有名人创作的歌曲文章,随着唐宋的社会发展,各大城镇相继出现了供人娱乐的夜市、勾栏场所,以往的酒肆茶馆等地也会请戏班或者说书先生等来进行唱、说、讲等文化交流。

因此有的较为有名的诗人经常光顾的酒肆茶馆或者创作出诗词歌赋的地方等成为了众多士人的聚集之地,这当然会有竞争,因此不少的文人都会被此类场所邀请,举行诗会,也就是进行才艺表演,用来提高知名度,获取名声和利润。

而且此类的才艺表演会不在少数,各大商家也形成了默契,初一你办,初二我办,互不影响,尤其是在历年科举时期此类的诗词歌曲相当的繁多,名目复杂,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我可以认为这是民间的乐曲,即唐宋时期歌曲的民间制度或者体系。

接下来,就是宫廷的乐曲文化的制度,不似民间的随意,宫廷乐曲有着严格的划分与制度。从隋朝开始确立的乐部制度,被唐朝和宋朝的统治者完美的继承和完善,从多乐部到坐部伎、立部伎(即为二部伎),再到太常寺,教坊司,唐宋时期的宫廷歌曲活成礼乐制度相当的严格,而且各部门依照传统歌曲、新型、内乐、外乐划分成派别,祭祀一部单独列出,可谓是分工明确。

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唐宋时期无论皇帝也好,臣子也罢,对于歌曲音乐都有着极大的兴趣,而且还会作曲甚至是按自己的意愿对乐部进行提议,皇帝更直接,不仅作曲填词,更是直接增添或者减免各部。

古时候娱乐活动不多,听曲儿、听歌儿便是极大的享受,尤其是那时的歌姬们经过严格的挑选与与训练,无论是相貌还是声音都是让人极其的流连忘返。

教坊司掌管也会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更加细节的划分,主唱、伴唱、音乐、舞蹈等面面俱到无一遗漏,这种严格到苛刻的分工使得宫廷音乐相当的完美与吸引人。所以说人对于歌曲文化制度的影响相当的重要。

三、唐宋时期歌曲的记载方式有限,只有随着诗词文本传承下来的歌曲,才能被后世所知,这就导致只有“曲子词”等雅调传承下来,而民间歌曲等都遗落在历史之中了

现代流传下来的古代歌曲的主要内容,无非就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主要内容,这是由记录方式决定的。

历朝历代的诗词文化代表着古代歌曲文化水平,同时两者之间的写照基本上互相照应着,但是也不乏例外。原始社会末期神农等先贤的所创作的农歌便是例外,虽然时至今日资料缺少但是我们也可以想想,在那个时候,以山水为舞台,以虫鸣鸟吟为伴奏乐曲,在田间劳作的祖先们大开歌喉唱响神州大地的文明始端。

唐宋时期歌曲的主要内容无外乎就是边、爱、民、山水、己。边,指的是边疆、战场、征夫等军人边城的事迹与思想。爱,则是指情情爱爱的男女故事。民,则是指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山水,看这意思就明白,这些歌曲赞颂神州大地秀美险峻且壮阔的山川美景。己,则是指自己,抒发自己的感慨、思想、愤懑等各种情绪。

而且中国古代诗词曲赋的内容与之基本相同,但是歌曲却不是很容易流传下来,有的只有词,而没有曲,歌曲的调子也摸不透,好在在这古代歌曲残留的歌词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意境,可以尝试着摸索如何来唱。

结语:

中国古代歌曲的文化特点异常的繁杂,但是有相当的容易区分,每一首歌曲都有着鲜明的特点,中原、海南、大漠、海外等都有着自己显著而又普通的文化特征。

唐宋时期,古代歌曲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与两个朝代的社会风气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在两朝之间历经五代十国,就连这其中的某些君王都参与了唐宋诗词歌曲的创作之中。唐宋的古代歌曲文化让人神往,让人流连。

8. 唐宋词与流行文化的联系

唐朝——唐诗,例:李白《赠汪伦》

宋朝——宋词,例:李清照《武陵春》

元朝——元曲,例: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明朝——小说,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民情、风俗灯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宋代盛行的一种汉族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词是中国古代汉族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汉族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相对于艳丽的词较俚俗而有“恶少”之名,郑骞‘词与曲是孪生兄弟,词是翩翩佳公子,曲则带有恶少的气息。’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9. 唐宋词流派研究

经学,又称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献,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经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家和流派,他们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进行了注解和解释,形成了各自的学派和流派,如荀子的荀家学派、韩非的韩家学派等。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导致儒家经典流传受阻。汉朝时期,儒家经典逐渐复兴,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材,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各派儒家经学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等四书经典的正式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化,儒家学派不断演变和发展,像王弼的道家和李氏学派等思想开始影响经学,形成了新的学术理论流派。

4. 唐宋明清时期:经学在此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教育制度。唐代出现了程颐等儒家思想家的注疏体系,宋代孟子的注疏构建了经学的大成,明清时期经学渐渐走向衰落,同时也兴起了徽学、江南学派、阳明学派等新的思想流派。

总之,经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由分散到集成、由繁荣到萎缩的历史进程,其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