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叔再次成为代罪羔羊。当社会审美的偏见遭到广泛批评时,大叔们成为了众矢之的,自媒体纷纷撰文:中国大叔式审美不仅损害了三代人的审美,也摧毁了这个时代。让树上挂满中国大妈照片的是那些趴在地上的抱着相机的大叔们;给那些建筑设计图拍板的是大叔们;即便是校服款式也被他们决定,谁能否认校长多数都被这些大叔包揽呢?然而,将全社会的审美问题完全归咎于中国大叔是不公平的,因为这并不在他们能力范围内。
我们的审美困境源于教育缺失
我们普遍存在的审美黑洞并非由单一因素引起,而是从根本上出问题。这根源在于对美学教育的忽视。回忆往昔,我们的小奖状上写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中虽然教导我们乐于助人和诚实守信,但却几乎没有关于“什么是美”的教育。在我所记忆中的“最恨”两样东西就是校服和发型。
年年定制新款式,只换汤不换药,大小号码改变而已。无论男女,一律低裤裆萝卜裤,让人无言以对,不管穿谁分分钟变成五五身材。当然,这作为学生讨论身材,是禁忌。但比之校服,更让我憎恶的是统一发型。那年的高三开始,全体学生必须统一发型,男生剪小平头,女生短发不得遮耳朵或过衣领。我当时觉得剪就剪吧,可那张丑照直到大学毕业才慢慢忘记,那份恨意后知后觉且深远。
尤其是在拿出录取通知书或准考证时,我那张丑照总会重演,在我的自尊心上戳痛。我终于等到了长发飘飘的时候,却成了大家口中的“漂亮女性”,但他们最初形容我的语气里总带有一丝逆袭意味,“以前短头没觉得,现在头发长变漂亮了很多啊”。我真想说,本宫本来就有姿色,只因为发型掩盖了我的魅力!
家庭扼杀爱好
家里的文化同样缺乏对“什么是美”的探讨。我小学四年级留下多年的青年头终于齐脖长,我扎两个羊角辫以为自己有了一点女孩子样子。不料父亲的一顿斥责:“再臭 美给你那头发剪了!”吓得我赶紧揪掉了装饰品,从此又害怕任何装饰。
爱好追求自然界中最宝贵的事物,它与实用性相悖
蒋勋曾提到:“真正的艺术——无用的,是最为卓越。”这解释了为什么现在人们追求实用而忽略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原因。
对于生活用品,我们追求耐用胜过一切,这与追求个性化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外孙女选择鞋子时,即使姥姥喜欢白色碎花鞋,她还是选择耐磨藏蓝色鞋。她眼神停驻在白色碎花鞋上,但最后选择了一双她不是最喜欢的一双藏蓝色鞋。这表明我们的观念依然深受物质匮乏时代影响,即便生活富裕,也难以摆脱这种心理模式。
追求实际而非虚拟
如果要送礼物给母亲或婆婆,他们会说花不能吃不能用浪费钱。如果你不知送什麼礼物给老太太,你会发现如今儿媳妇们已经明白婆婆的心思。她们建议:不要送华丽但毫无实际价值的事物,而应该送生活中能用的东西她们更喜欢这样的礼物。而人人讲究实用,所以事事都变得像这样,无需考虑个人喜好,只需满足需求即可。这正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人民群众整体倾向: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而不是去探索新的文化新艺术,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更多个性化和创造性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情感体验。
试问,当我们拥有如此丰富的人生资源,还需要那么强烈地盲目跟风吗?
至今为止,对待复制品还未走出原版文化背后的历史与传统,以及如何将这些历史与现代结合起来,以一种独特而充满创意的手法进行表达,这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在每一个领域,每一次消费决策,都似乎只能重复别人的模板,没有勇气去尝试新颖、新奇的事情,有时候甚至连简单地欣赏别人的作品也不敢做,因为担心自己的品味不够高超或者不符合潮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