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举办了一场关于“立足国际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电影创作论坛。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王煊、导演兼编剧章明、编剧兼监制张家鲁、新丽电影CEO李宁、制片人张逸松、影视制作人韩忠以及制片人张宇等嘉宾共同探讨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新趋势。12月20日,这个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精英的关注。
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电影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展现,也是增强国产影视影响力和传递民族特色与正能量的关键。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如何重新审视内容创作并找到适合国际市场的表达方式,是每位从业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编剧张家鲁以日常生活中的“喝咖啡”和“喝茶”比喻了培养国际视野与全球化习惯。这意味着我们应该找到触及海外观众的心理点,将我们的价值观和形象自然融入作品中,以便更好地推广出去。
导演章明泽认为,共享的人类价值和普世认同是基础。他认为,与头部公司相比,我国腰部公司及中小成本影片更有可能走向世界。一部想要具有国际视野的影片,不仅要展示基础,还需要原创性与先锋性同时具备。
当然,在疫情影响下,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国内,都面临巨大挑战。新丽电影CEO李宁指出,此时重塑中国视野,比起追求国际化,更为紧迫,因为我们需要了解国内观众喜好,并确保他们愿意继续光顾电影院独立制片人张宇也深刻理解这一点,并分享了在疫情期间拍摄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中国映画需要走向世界,但要采取正确方法。制片人张逸松提出,喜剧这样的作品并不一定需要强行走向世界,而应把“出”作为一种手段使用。他提到,《功夫瑜伽》依托成龙的大名气,在内容上保持绝对主导权,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他目前参与王家卫导演《繁花》的项目,则涉及海外投资,从而间接影响着内容创作。此外,他还透露,为了筹资,《繁花》还拍摄了一系列广告帮助项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