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举办了一场关于“立足国际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电影创作论坛。北京电影学院的王煊教授、导演兼编剧章明、编剧兼监制张家鲁、新丽电影CEO李宁、制片人张逸松和影视制作人韩忠以及制片人张宇都受邀参加了这个论坛,讨论了中国电影创作的新方向。
12月20日,这个主题的论坛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参与此次论坛的人物包括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王煊,导演兼编剧章明,编剧兼监制张家鲁,以及新丽影业的CEO李宁和制片人张逸松。此外,还有影视制作人韩忠和制片人张宇,他们分享了关于如何将中国故事带向世界舞台的问题。
对于如何提高国产影迷对国外市场的影响力,每位从事这项工作的人都感到困惑。这不仅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展示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在疫情后的今天,我们该怎样重新审视内容创作,并找到正确地表达自己给予全球观众?编剧张家鲁以日常生活中的选择比喻国际化:咖啡与茶叶象征着习惯与全球化之间的一种平衡。我们应该找到触及海外观众的心灵所需,并自然而然地融入我们的价值观和形象。
导演章明认为,共同的人类价值和普世认同构成了国际化基础。他觉得中小成本影片更容易走出去,而不是那些头部公司的大型作品。一部想要具有国际意义的电影必须既展现自身,又保持原创性与先锋性。
然而,由于疫情导致国内外市场都面临巨大的挑战,对于这一切来说,比起拥有强大版图,更需要重塑一种新的视角,让国内观众喜欢并愿意继续观看这些作品。独立生产者也分享了他们在拍摄期间遇到的许多难题。
最后,有些专家提到,即便需要走向世界,但也不应把“出国”作为目的,而应该成为一种方法,如喜剧这种类型并不一定要走向国外,因为它们已经具备很强的地理文化隔离。如果能让这样的作品成功,它们就成为了非常好的出口商品。而另一些则可能依靠某些特定的事件或人物来吸引投资,从而引领内容创作方向。此外,一位高级别人物透露,他还拍摄了一系列广告帮助筹集资金,以支持他正在筹备的一个项目《繁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