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于2022年2月19日全国院线上映,目前正在热映中,本片由肯尼思·布拉纳担任导演并出演大侦探波洛。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口碑均不理想,反而勾起了观众对于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回忆。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影评人史航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正在上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1978年上映并由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引进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受到了当时中国观众的欢迎,史航甚至为这部电影发了40多条微博,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他认为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所展现出的罪犯之间忠贞的情感令人回味,那种西蒙得到女富豪琳内特的喜欢,他大可弄假成真,不杀人都能享受一切,可他仍然选择了杰奎琳而不是琳内特。这体现了一件事情:爱的是你就不会选择她。
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可谓非常成功,译制片更是为该电影锦上添花。如果说原版片子像照片一样逼真,那么译制品就像绘画一样传神。当时配音演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词——众生相。波洛的大侦探配音者毕克的声音非常厚重,而瑞斯上校配音者邱岳峰,这是一对老咖。罪犯西蒙和杰奎琳分别由乔榛和刘广宁配音,他们分别展现出了这对罪犯独有的特质,而琳内特小姐及仆人路易斯分別由李梓及丁建华配音,让你知道主人怎么那么遭人恨。总而言之,配音演员们精湛地表现出了“死水漠漠”的情景。
为什么时隔四十多年之后有新版的电影翻拍出来,却有很多观众看到新版开始怀念旧版呢?不可否认肯尼思·布拉纳导演要给这个作品盖上他自己的印记,但问题出在它最重要的一个改动,就是波洛身上。在新版本里给他加了那么多浓烈的情感,我个人认为画蛇添足。我不敢说波洛脏了,但可以说波洛油腻了。战争中失去了未婚妻让波洛留下胡子,现在遇到奥斯本歌手又让他刮掉胡子,这样主人的改变太过频繁,这个故事就容不下写别的事情。
与同类型如福尔摩斯相比,福尔摩斯只让你看到侦探的一面,但是波洛系列则展示除了主人公外,还有周围人的性格。而现在在新的版本中,由于剧情变化,使得原本淡定无畏、心境稳定的角色变得焦虑不安,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这是对主人公情绪处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并且也是我非常不同意的地方。
原著推理部分设计充满悬念和隐喻,在新版本中这部分无法使人满意。在旧版本中,当赫尔克里·波洛分析案情举例的时候,他模拟每个人杀一遍琳内特的情况,从而展示每个人的行凶动机:也许是因为讨厌资产阶级开枪杀人、为了灭口或是因为被阻挡了爱情和婚姻杀人。而这些意味在新版本中的都没有呈现出来。
原著封底推荐有一句话叫做:“这是一首爱情的挽歌”,然而当你把这句话放到新版的话,你会发现影片中确实存在着爱情,但是并没有达到挽歌这一层次。这意味着一种宿命悲伤,即犯罪者的爱虽然得不到祝福,也得不到保全。但是在新的版本里面,它缺少于穷困潦倒中的杰奎琳与西蒙深沉绝望的情感表达,以及这种宿命悲伤。这导致新的剧集缺乏罪犯的心痛以及这种宿命悲伤带来的深刻影响力。
此次新上映的《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票房及口碑均低迷,也反映了一点规律,在当代许多改编戏份增加导致“戏味”减少。肯尼思·布拉纳虽然是个英国导演,但他的这种改编却透露出美式急躁气息,对作品打磨是不利的事物。我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吸取教训,将经典作品中的精髓抓住,让更多老电影在今天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