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说,2022年2月19日全国院线上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正值热映时期。由肯尼思·布拉纳不仅担任导演,也出演了大侦探波洛这个角色。这部影片在上映后,不仅票房未能如预期般成功,口碑也普遍持有负面评价。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人们对旧版电影产生怀念之情。本期《今日影评》特别邀请了资深影评人史航,与我们一同探讨这部新版本。
1978年的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引进时,曾获得中国观众的欢迎。史航甚至为此电影发表了40多条微博,展现出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喜爱。他认为旧版中的罪犯西蒙与杰奎琳之间的情感纠葛令人回味,他们选择忠贞而非功利,这反映了一件事情:真正爱的人,你就不会去选择其他人。
老牌配音团队以真实细腻的声音为观众呈现一个“词——众生相”。波洛由毕克配音,他的声音厚重而沉稳;瑞斯上校则由邱岳峰配音,是一对经典搭档。而罪犯西蒙和杰奎琳分别由乔榛和刘广宁配声,他们所展现出的神经质和信赖,让人物更添真实感。此外,琳内特小姐(李梓)与仆人路易斯(丁建华)的声音,更是让人明白主人公为何遭受如此厄运。
为什么四十多年之后仍会有人期待或怀念旧版?新版本虽然有着导演肯尼思·布拉纳独特的印记,但其最显著改变就是波洛这个角色的刻画。在新版本中给予波洛过多的情感发展,使得一些观众觉得这样做“画蛇添足”,导致波洛变得过于油腻。不像福尔摩斯系列那样只展示侦探本身,而是通过周围人的性格来展开故事,现在新的波洛失去了淡定,这也是史航不赞成的一点。
原版推理部分设计充满悬念和隐喻,而新版本无法完全复制这一效果。当赫尔克里·波洛分析案情时,将每个人的杀害过程模拟出来,每个人都离凶手只差一步。如果你有恨意的话,那么这些意味在新版中都被省略了。
原著封底推荐有一句话:“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挽歌”,但当你将这句话放入新版中,你会发现影片中确实存在爱情,但它没有升华到挽歌这种深层次的情感表现。挽歌意味着宿命悲伤,因为犯罪者的爱无处安放,无望得到祝福或保全。而相比之下,新版缺少罪犯们穷困潦倒、走投无路的心理状态,从而失去了宿命悲伤及罪犯歉意的情绪表现。
两位女主角琳内特小姐和杰奎琳在气质、感情处理以及出现方式上,都极为相似。在旧版中两人间存在巨大的区别,即使是疯狂也带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是在新版本,由于气质接近,没有明显取舍,让整个故事缺乏冲突与张力。
这次改编失败反映出一种规律,在许多改编作品中戏份增加往往导致“戏味”减少。这可能源自导演肯尼思·布拉纳急切想要创作自己的风格,却忽视了原作精髓。这提醒创作者们,要抓住经典作品中的核心要素,让它们在现代重新焕发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