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能否以张艺谋的独特风格,打出跨越时空的一腔热血?悬崖之上影评
该片虽与《长津湖之水门桥》同为春节档竞技,却构成视角、风格互补的局面:若《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宏大的、全面的,那么《狙击手》便是精细的、聚焦的。两者视角风格不同,但皆带给观众相同的震撼与感动。
导演张艺谋首次“进军”春节档上演了一出“后发制人”。他与女儿张末共同执导的《狙击手》,在排片遇冷的情况下,凭借诚意制作与观众口碑扭转劣势,逐步上扬票房和场均人次,最终成为春节档唯一连续三天票房逆跌影片。此前,他执导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赢得超高口碑,这也助力了《狙击手》的宣传推荐,使相关话题频频登上抖音、微博热搜。截至发稿前,《狙击手》票房已破3亿元。
正如片中所言:“精品力作会被观众看见、认可、推荐,从而倒逼市场实现‘后发制人’。”尽管全片没有大场面与持续激战,也没有气壮山河的豪情宣言,但凭借扎实剧本和紧凑节奏,敌我双方以班组小队为单位的小规模拉锯战依旧能够揪紧今日观众的心,并翻涌起更深沉的情怀。
多处“以小见大”的成就战争书写展现了电影艺术上的难度。从时间长度来看,其96分钟篇幅是同期春节档影片中最短的,其紧凑节奏令观众感慨“全程高能”。从视角来看,全篇聚焦于微观层面的战术博弈。从电影艺术而言,比起近年战争片凭借大场面展示战争残酷,“冷枪冷炮运动”的影视化改编具有一定难度。这不仅因为冷枪对决是一种耐力和意志力的极大考验,而且战斗表现缺乏戏剧性起伏和层次感。
然而,《狙击手》通过细致还原并强调志愿军战士们“见招拆招”的智慧胆识,让观众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如何在装备差距极大的情况下艰难夺取胜利。人物刻画几乎无需闪回或闲笔,只需零星台词交换及交战中的喘息,便可立起性格各异的人物英雄群像。而新人的演员们,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观众,即使表演可能显得有些青涩,却符合剧中的稚气未脱、新鲜活泼形象。
这些“以小见大”,赋予影片一种扎实抓地感,为习惯于丰富视听语言的大部分观众提供了一种平实体验,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现实主义回归。这不是单纯关于狙击手间较量,而是在集体力量胜过个人英雄主义这一主题下展开。在特写聚焦下的叙事中,《狙擊手試圖達成集體力量與個體塑造平衡,这不僅是藝術層面的平衡,更试图去解释人民志愿军赢得胜利根本——崇高集体精神以及高度组织纪律性,这才是他们能够扭转局势关键所在。
故事开端,是敌军眼中的诱捕行动。“这名‘枪神’”既是一个英文报纸头条上的传奇,又是一个低调却影响巨大的存在。他既是美国专家潜心研究数年的对抗目标,也是自上而下的关键目标,被美军重创后企图靠攻克他提振士气。而在志愿军一边,他只是普通的一个成员,没有特别关注他的枪法,只关心何时能笑一次;连长则交办的是带回侦察员任务,而不是歼敌数量;他自己,在知道即将陷入诱捕圈套仍坚守任务,不顾个人安危或复仇怒火。他逐渐丰满起来,但真正主角并非章宇饰演者,而是不计其数的人民志愿军,他们执行的是团结协作,无论是在策略还是每一次短兵相接中都指向的是“我”。
最终,在韩红唱出的主题曲《回家》中,镜头扫过休整伤员,以此致敬经典场景,如同书写历史一样,将思乡情绪融入深情歌声。(记者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