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盛大舞台上,举办了一场旨在探讨“立足国际视野 讲好中国故事”的电影创作论坛。北京电影学院讲师王煊、导演兼编剧章明、编剧兼监制张家鲁、新丽电影CEO李宁、制片人张逸松、影视制作人韩忠及制片人张宇齐聚一堂,就中国电影创作新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12月20日,这场重要的论坛如期召开,引发了广泛关注。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作品成为了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展现形式。如何提升国产影视作品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并传递我国经济和文化等各领域的特色与正能量,是每位从事此行业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疫情后的今天,我们又该怎样重新思考内容创作,以确保我们的价值观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并影响海外观众?
编剧张家鲁以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一杯咖啡或茶为喻,强调了培养国际视野与全球化创作习惯的必要性。他提醒我们,要找到触动海外观众的心理点,将我们的独特魅力和形象融于其中,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国界。
导演章明泽则认为,拥有共同的人类价值与普世认同是建立国际视野的基石。在他看来,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那些腰部公司及中小成本影片更有可能“走出去”。要想让一部影片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色彩,它既需要展示基础,又必须具有原创性和先锋性。
当然,由于疫情带来的挑战,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产业,都遭受到了巨大的考验。新丽电影CEO李宁直言,现在比起追求国际眼光,更应该重塑我们对中国市场喜好的理解,让更多人愿意继续享受银幕上的美妙体验。这一点也得到了独立制片人的赞同,他分享了当前疫情下拍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困难。
总之,无论中国映画是否需要走向世界,其正确路径至关重要。制片人张逸松提出,不必将“出”作为目的,而应把它作为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段。他以参与《功夫瑜伽》时利用成龙影响力的例子说明,当时他们完全掌控了内容创作,对国内市场有绝对的话语权。而对于他目前参与王家卫导演正在筹备中的《繁花》,虽然吸引了海外投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首先考虑本土市场需求。此外,他还透露王家卫导演为了筹资,还拍摄了一系列相关广告帮助项目融资,这显示出了当代電影製作资金筹集多元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