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温馨成就了徐峥也温暖了我们的心灵

在这部电影中,导演徐峥展现了一种创作焦虑的集中体现。他的作品《囧妈》是一部完成度高,但在镜头运用、笑料包袱和情节设计上都比较平庸的电影。这不仅是对一个系列是否能“续命”的关键考验,也是徐峥创作上的瓶颈。

影片中的主人公徐伊万是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焦虑中年人,他有钱,有名,却深陷于浮躁和空虚。而这个中年人焦虑生活的冰山一角,就是他与母亲的冲突。为了表现矛盾与和解,徐峥选择了一种很依赖巧合、猎奇的创作手法,这让整部电影显得急促而缺乏深度。

尽管《囧妈》有很多社会热点,比起前作《港囧》,要表述的东西更深刻些,但它还是进入了分歧→和解的老套路,是一次目的性很强的创作,没有太多新的东西。这是徐峥创作的一次自我重复,而不是真正探索性的影像表达。

通过火车经停,在集宁、二连浩特、圣彼得堡、莫斯科等地都安排了小故事,可电影容量有限,一旦想表达过多,不做取舍,就会变得臃肿、浅薄,因为你什么都想讲,但什么都讲不深,赶场式创 作最大的伤害,是它完全破坏了电影的余味,它迫切 的表达欲,那个作者过于强大的幽灵,使得电影失去了它本可以容纳多声部 的广阔空间,成为一种狭隘 的作者观念传声筒。

整体来看,《囧妈》成了一部急促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这部电影从结构和人物关系上下足功夫,加之主演诠释也到位,所以它不是一无是处 的电影,在中国喜剧片里,它 是标准线以上 的映画。但这种高度依赖巧合、夸张化的情节叙事仍然是不够专业,不够新意十足。如果说第一部还能让人开怀大笑,感叹于 徐峥 高超戏谑能力,那么到了 《港囧》,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创作者心态舒缓但内心焦虑的人物形象,没有质变,只是在形式上有些许变化。

总之,《囧妈》的讨巧成就了徐峥,也毁了他。他渴望在创作上突破,又割舍不下商业利益步步经营,却落得两头都不讨好。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瓶颈,并且开始寻找新的路径去打造更加精彩绝伦的情景喜剧。然而,这条道路并不容易,即便是在成功之后,也需要不断地挑战自我,不断地追求创新,以免再次陷入同样的困境。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