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徐峥的讨巧之路情感共鸣中的反思

在电影《囧妈》的讨论中,我们发现观众和评论家对这部影片持有两极化的看法。尽管如此,让我们暂时放下这些外界因素,只谈论电影本身的质量。这篇影评将不涉及任何场外争议,而是专注于探讨《囧妈》作为一部电影作品的情感共鸣和创作上的深度。

讨巧成就了徐峥,也伤害了徐峥

《囧妈》是“囧系列”第四部,并且它对于这个系列能否持续下去至关重要。在接受许知远访谈时,徐峥提到,他希望这次拍摄不仅仅是一部喜剧,还要融入温情、残酷以及中国家庭生活中五味杂陈的一面。不幸的是,《囧妈》虽然完成度高,但在镜头运用、笑料设计以及情节构建上都显得平庸。它反映了徐峥创作焦虑,这篇文章也正是在分析这部作品,同时探索着徐峥在创作上的瓶颈。

问题所在,不是演员的问题,也不是完成度的问题,而是整个设定本身就有些别扭。为了表现矛盾与和解,有很多种方式可供选择,但徐峥却选择了一种依赖巧合、猎奇的手法,与前两集相似,主人公——一个面临婚姻危机的焦虑中年人,他有钱也有名,却深陷浮躁与空虚。而这个冰山一角,就是他与母亲之间的冲突。

为了呈现这种关系,电影选用了绿皮火车这一密闭空间。但主人公上火车的方式非常巧合。他原本计划飞往洛杉矶挽救破碎的婚姻,却因为护照被母亲锁起来,只有她一人持钥匙。此时,她却打算去莫斯科,看一场演出。主人公找到了母亲,他们阴差阳错地上了那列火车,从此开始了整个故事...

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种依赖巧合,把人物推向夸张表达设计。主人的形象,以及他的母亲,都高度符号化。而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了凸显他们之间巨大的反差,将大量控制型母性的问题都塞进了父亲身上。而诸多中年男人会有的问题,都写在了他的行动里。这一切通过段子式对话体现出来,其中包括“催生”、“养生鸡汤文”、“微信聊天60秒语音方阵”等桥段,这些缺乏铺垫,更多的是通过抖机灵对话来表现,每一次可以逗乐观众,但次数多了,就像一个喋喋不休中年的尬聊。

双线并进叙事结构

徐峥采用双线并行叙事,在结构上把电影分为三大部分,以好莱坞经典商业故事片为模型,每个点都是板板斩斩,可谓紧凑无余。在后半部分,他还采用类似“最后时刻限时援救”的叙事技巧,但整体流畅但又显得赶场,没有自然之感。

不断自我重复

不断重复自我

不断重复自我

不断重复自我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