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于2022年2月19日全国院线上映,目前正在热映中,本片由肯尼思·布拉纳担任导演并出演大侦探波洛。截至目前,影片票房口碑均不理想,反而勾起了观众对于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的回忆。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了影评人史航来和我们一起聊一聊正在上映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
1978年上映并由上海译制片厂配音引进的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受到了当时中国观众的欢迎,史航甚至为这部电影发了40多条微博,对它的喜爱可见一斑。他认为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所展现出的罪犯之间忠贞的情感令人回味,那种西蒙得到女富豪琳内特的喜欢,他大可弄假成真,不杀人都能享受一切,可他仍然选择了杰奎琳而不是琳内特。这体现了一件事情:爱的是你就不会选择她。
旧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可谓非常成功,译制片更是为该电影锦上添花。如果说原版片子像照片一样逼真,那么译制品就像绘画一样传神。当时配音演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词——众生相。波洛的大侦探配音者毕克的声音非常厚重,而瑞斯上校配音者邱岳峰,这是一对老咖。罪犯西蒙和杰奎琳分别由乔榛和刘广宁配音,他们的表演让这对罪犯在心灵深处触动。而琳内特小姐、仆人路易斯等角色也让他们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让你知道主人怎么那么遭人恨。
为什么时隔四十多年之后有新版的电影翻拍出来,却有很多观众看到新版开始怀念旧版呢?不可否认肯尼思·布拉纳导演要给这个作品盖上他自己的戳记,但问题出在它最重要的一个改动,就是波洛身上。旧版本里的波洛是很可爱,你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从加菲猫到冰墩墩所有憨和萌。而新版本则给他添加了太多浓烈的情感,我个人认为画蛇添足。我不敢说波洛脏了,但可以说波洛油腻了。在战争中失去了未婚妻让波洛留下胡子,现在遇到奥斯本歌手又让他刮掉胡子,如果主人公如果被改变两次,这个电影就容不下写别的事情。
与同类型福尔摩斯相比,福尔摩斯只让你看到侦探性格,而波洛系列却展示周围人的性格,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团,在周围众生相全看完后,再看他们面对此事后的淡定,这正是其主角性格。但现在这个淡定已经不复存在,而史航认为这不是一个好事情,因为导演对主人公情绪的一点点变化也是他的不赞成之处。
老版本推理部分设计充满悬念和隐喻,在新版本中这一部分无法使人满意。在老版本中,当赫尔克里·波洛分析案情举例的时候,他模拟每个人杀一遍琳内特,并展示每个人的行凶动机:或许因为讨厌资产阶级而开枪杀人,或为了灭口,或由于被阻挡爱情与婚姻杀人。而这些意味,都没有在新版本出现。
原著封底推荐有一句话叫做:“这是一个关于爱情悲剧”,然而当将这句话放入新的故事背景,我们会发现虽然影片中确实有爱情,但是并没有达到悲剧这种程度。这意味着我们俩不能在一起,有一种宿命般悲伤,是因为罪犯们得不到祝福,也得不到保全。这与新 版缺少犯罪者的歉意,以及那种宿命般悲伤形成鲜明对比。
两位女主角气质、处理感情方式以及出场方式都极为相似。在老版本中琳内特淑女与那个疯狂如杰奎林区别极大,让观众得以做出选择。但是在新 版两位女主角气质差异不足显著,无论如何也没能激发出那份取舍感,从而造成整体戏份增加导致“戏味”的减少效应,使得票房及口碑都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结果反映出了当前许多改编作品的问题,即戏份增加往往伴随着故事精髓流失,对于经典作品进行重新打磨才是关键,以便更多古老传奇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