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新作《狙击手》能否以跨越时空的热血打动观众?影评中或许有答案。该片虽与《长津湖之水门桥》同属春节档竞争,却展现出视角和风格的互补:《长津湖之水门桥》是宏大的全景,而《狙击手》则是紧凑的特写。尽管没有壮阔战场或持续激战,也缺乏气壮山河般的豪情宣言,但通过扎实剧本和紧凑节奏,冷枪拉锯依旧能够触动观众的心,让人感受到更深沉的情怀。
“以小见大”,不仅体现在题材上——还原一场班组狙击战,这96分钟短片却是一段高能体验。从视角看,全篇聚焦于微观层面的战术博弈,而非像近年战争片那样凭借大场面展示残酷。这需要对耐力与意志力的极大考验,即使在战斗表现上缺少戏剧起伏和层次感,但通过细致还原,展现了志愿军士兵智慧胆识。
人物刻画方面,几乎没有闪回或闲笔,但零星台词与交战中的喘息足以塑造性格各异的英雄形象。而演员阵容虽多为新人,却与剧情相呼应,以真挚情感打动观众。
这种“以小见大”的方式,使得影片呈现一种扎实抓地感,为习惯于“盛世”视听语言的观众提供了一种平实的观看体验,是一种创新,更是一种现实主义回归。这不仅仅是关于狙击手间较量,更是集体力量胜过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表达。
电影叙事中,《狙击手》努力达到集体力量与个体塑造之间的平衡。在艺术表现层面,也试图解开人民志愿军赢得胜利根本——崇高集体精神和高度组织纪律性。这才是志愿军扭转局势关键所在。故事开端,从敌军诱捕开始,探讨的是谁才真正是那名被渲染为“枪神”的狙击手,以及他如何成为敌我双方关注的人物。
随着故事发展,观众意识到,不再关注一个具体人物,而是在千千万万个人民志愿军身上寻找答案。那边厢强调超级英雄光环;而在志愿军这里,从策略到每一次短兵相接,都指向的是“我们”。正因为坚定信念,便有义无反顾、前仆后继牺牲,最终夺取正义之战胜利。
影片结尾,在韩红演唱主题曲《回家》,致敬了《上甘岭》的经典场面。“一条大河波浪宽”,成为思乡曲,与书写成为了深情回响,对英魂告慰。(记者 黄启哲)